Search

先恭喜郭婞淳為自己和台灣拿下今年第一面奧運金牌。舉重比賽實在刺激好看,她的笑容實在太甜美。以及陳玟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先恭喜郭婞淳為自己和台灣拿下今年第一面奧運金牌。舉重比賽實在刺激好看,她的笑容實在太甜美。以及陳玟卉的帥氣抓舉,為大家又下一銅。
從小奧運比賽我最愛看的項目除了棒球就是舉重,我還記得家人總愛說女生千萬不要學這個會變得太壯、太像男人,還會被壓得長不高。即使現在她也跟著我一起重訓,但仍認定小時候練舉重會長不高。

之所以會有這種迷思,大概是因為舉重選手通常個子都不高,比例上腿通常也比較短。但其實這是倒果為因的謬論,因為在舉重項目中,長不高反而是優勢。

簡單來說,舉重是利用力量、速度、技巧和重心轉移將重量舉起過頭,身高矮的人重量離地面近,當然就有先天上的優勢。轉播時,如果仔細注意聽評論,也可能會聽到評論員說「這個選手比較高所以吃虧」。在這樣的篩選結果下,就會導致我們在賽事中看到的菁英選手都偏矮。其實郭婞淳就是一個例子,她國中時並不是先練舉重,而是籃球、田徑,總不會說她是練了舉重才變矮?

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報導總是不斷強化這種迷思。上網搜尋就會看到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:好比扛很重的東西會把骨頭往下壓,甚至破壞生長板,因此小孩千萬不能從事重訓、舉重。

但其實,根本沒有「破壞」生長板這個名詞,扛重量並不會影響身高,槓鈴也不會把骨頭壓扁。相反的,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對增加骨質密度還有正面的幫助。真正會讓小孩長不高的因素是生長板提前癒合,好比性早熟、肥胖或是亂吃各種可能含有賀爾蒙的保健食品,而不是任何運動項目。
同樣的,拼命跳繩當然也不會把骨頭拉高。以我為例,我姑姑小時候經常督促我跳繩,現在也認為好在當初我有照做才能長得比大部分女生高。但以前班上幾乎人人都有跳繩,難道是我比較認真跳,所以比較高? 當然不是。其實沒跟姑姑說,我總仗著自己一直比較高,只有在家人面前做作樣子,根本沒有認真跳啊!

講了這麼多,還是要強調,影響身高最重要的不外乎是基因,兒科醫師看身高曲線也會告知父母可努力的有限。能做的也是老生常談,就是促進孩童健康,好比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規律作息。

說回來,不分男女、不分年齡,舉重都是很好的運動項目。小朋友只要聽得懂指令就可以開始學習。不僅可促進健康,還能提升身體協調性、動作控制及專注力。且正確的訓練一開始也都是從水管、輕重量開始,只要不強求成績,受傷機率根本極低。

如果為了這些迷思就把所有的重量訓練都排除在外實屬可惜,我也一直認為兒童運動就是多方面發展,包括球類運動、跑步、直排輪都可多方嘗試,才能讓每個孩子有機會開發自己的潛能,找到自己的最愛,不要太早專項化,或給予太多壓力。
隨著疫情趨緩,我也會在下個月開始學習舉重,到時候再來和大家分享心得囉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 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 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 熱愛重訓跑步 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 懷抱著無限夢想 努力前進著
View all posts